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登录 | 注册

四道科普 | 霜降后冷暖交替,如何应对血压“飙升”

时间:2024-10-23 点击:119次 来源:


天气转凉后,人体血压容易升高,相关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 1℃,收缩压将升高1.3mmHg,舒张压升高0.6mmHg。近日,我院心病科门诊遇到很多血压突然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会引发一些并发症。霜降节气,冷暖交替,高血压患者应如何保持血压稳定呢?

01

  为什么天冷

 会血压“飙升”?



西医认为,气温降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随气温调整,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周围毛细血管进一步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也进一步升高。研究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机能活动会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与制约,“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当血液遇到寒冷环境时,其流动性会减弱,导致血液在体内运行不畅,进而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另一方面,“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天气转凉,由于阳气不足,气血运行动力减弱,易出现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02

无症状血压升高

需要服药吗?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血压升高虽然有一定耐受性,但不意味着对心、脑、肾等脏器没有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对机体损害就越小。专家提醒,如有血压升高或不稳定的症状,需根据血压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调整服用药物种类或联用降压药物治疗。




03

面对血压“飙升”

应注意什么?



血压升高,除接受科学用药和治疗外,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尤为关键;此外,还需关注和排除“血压难控因素”,如外感 、情志失调、失眠、便秘等。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饮食清淡,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04

血压“飙升”

中医协助有妙招



高血压疾病按照中医证型可分为肝阳上亢、痰饮内停、肾阴亏虚等证型,运用中医药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对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均有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效果。


饮用中医药代茶饮、

耳穴埋豆、中药浴足等

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辅

助治疗作用。


中药代茶饮


01

决明罗布麻茶

决明子 12 克,罗布麻 10 克。

二者以沸水冲泡 15 分钟后即可饮用。清热平肝,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头痛、烦躁不安,属肝阳上亢证候者。


02

菊槐茶

菊花 10 克,槐花 10 克,绿茶 3 克。

沸水冲泡 10 分钟即可。平肝清火祛风,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头痛、目赤肿痛、眼底出血和鼻出血,属肝火上炎证候者。


03

桑寄生茶

桑寄生 30 克,夏枯草 15 克。

水煎代茶饮用。补益肝肾,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腰膝酸软,属肝肾不足证候者。


04

祛痰湿茶

生白术、姜半夏、陈皮、茯苓、天麻各 5 克。

沸水冲泡 10 分钟。健脾化湿、除痰息风,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头晕头重、困倦乏力、脘腹胀满等,属痰湿证候者。


05

益气茶

黄芪、党参、陈皮各 5 克。

沸水冲泡10 分钟即可饮用。益气健脾,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头晕目眩、神疲气短、乏力,属气虚证候者。


06

无花果茶

无花果切成片,晒干。

干果 10 克,加入开水 500 毫升,冲泡后饮用,每日 1 次。长期饮用,可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耳穴埋豆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这些穴位与身体部位与疾病可一一对应。临床上,常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朵相应穴位上,患者每日可多次揉按以刺激耳部穴位,如降压沟、心、神门、降压点、皮质下等,可起到降压效果。




耳穴埋豆



中药浴足

根据中医学足部经络丰富和上病下取理论,通过中药作用于足部,起到调节全身气血经脉,引血下行,引火归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目的。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心病科

推荐中药浴足方

葛根 100g   怀牛膝 30g  川牛膝30g   

川芎15g    吴茱萸 10g    肉桂 10g    

夏枯草30g

煎汤约500毫升,兑至温水(约40-43℃)至5000毫升,泡脚30分钟,每晚一次。





专家提醒,个体有差异,如血压出现升高或身体不适,应首先及时到医院专科医生处就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辨证排除禁忌症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诊电话:028-688901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医院网址:www.sc2zyy.com 电子邮箱: 医院邮箱:sc2zyyzp@163.com 院长信箱:sc2zyyyzxx@163.com | 备案号:蜀ICP备13026381号-1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批准文号:川中医药网审【2013】0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医院互联网医院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