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国庆 | 建设中医优势专科,献礼祖国75周年华诞——针灸康复科
时间:2024-09-29 点击:123次 来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推出“建设中医优势专科,献礼祖国75周年华诞”活动,展现省二中医人坚持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充分发挥优势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


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诊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二级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周建伟教授正在为一名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治疗。中风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痉挛性瘫痪则是中风病人康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中风痉挛性瘫痪尽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周建伟的引领下,针灸康复科团队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出“针药并用”理论干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独创的头皮针穴位处方配合徐疾补泻手法、拮抗肌群体针特色取穴法,联合中药辨证施治,形成了“针药并用”特色方案,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大有裨益。

针灸康复科主任李春雨回忆到,曾有一位68岁的杨婆婆突发中风昏迷,头颅左侧大脑出血量达到10ml,情况十分危急。针灸康复科对患者进行针灸康复介入治疗,在患者苏醒后,给予头皮针醒脑开窍、体针疏经通络治疗,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等,杨婆婆于一个多月后痊愈出院。
在针灸康复科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综合康复手段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

作为医院最早成立的针灸康复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建设,已逐步形成“临床疗效突出、科研水平领先、专科特色明显、病种管理科学”的中医特色综合临床专科。先后建成以“中风病”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四川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科室建有2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有4名四川省名中医、2名首批四川省岐黄菁英人才。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在诊疗过程中,针灸康复科坚持以中西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在治疗中风病、颈椎病、面瘫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坠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吞咽功能障碍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科室将“中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面瘫病”列入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来,针灸康复科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现已形成“阿是穴四花刺”、“五联疗法”、“马钱子散”外敷、“非遗唐氏芒针”微创平衡治疗法、“开阖六气针法”等特色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难治性面瘫等疾病的诊疗具有显著疗效。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虎符铜砭刮痧、葫芦灸、耳穴贴压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内外疾病的诊疗水平。


马钱子散外敷

葫芦灸
多年来,针灸康复科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现已形成“阿是穴四花刺”、“五联疗法”、“马钱子散”外敷、“非遗唐氏芒针”微创平衡治疗法、“开阖六气针法”等特色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难治性面瘫等疾病的诊疗具有显著疗效。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虎符铜砭刮痧、葫芦灸、耳穴贴压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内外疾病的诊疗水平。

为积极响应国家援助非洲医疗任务和“一带一路”战略,针灸康复科先后选派多名医务人员赴莫桑比克共和国、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瑞士、阿曼苏丹国、东帝汶、柬埔寨等国家,为当地人民带去针灸、推拿、火罐等传统特色中医药技术,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






未来,针灸康复科将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中医特色技术与现代新兴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的独特优势,在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科学、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为患者的康复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