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札记 | “你好,中国医生!”这是我在莫桑比克最好的记忆——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何克强
时间:2024-07-11 点击:118次 来源:
“每一次援外经历,
都化为一帧照片、
一张证书、
一项荣誉,
在我看来异常珍贵,
必将好好珍藏......”
在挽救生命的征程中不分国界,他们把现代医疗技术和针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带到了非洲,担负起医治生命的重托。
莫桑比克共和国位于非洲南部,在其首都马普托,有一条大街叫毛泽东大街。1976年,中国(四川)第一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承载着祖国的重托,跨越近10000公里,为那里的人民提供无偿医疗援助。何克强完成援莫任务已过去多年,但谈起两度援助的那份经历时,回忆中有心酸,有美好,有付出,有收获。
“记得加入援莫医疗队后,心中五味杂陈,充盈着到陌生国度开展中医药医疗工作的兴奋和期待,以及离家万里的不舍和牵挂。”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何克强说,“有机会将中医适宜技术带到海外,我为此感到自豪。”出发前就做了充分准备:小针刀、拔罐、艾灸等各种中医器械一应俱全。
(义诊成员合影)
“刚踏上那一片带着葡萄牙风情的小岛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谈起对莫桑比克的第一印象,何克强坦言:“当地天气炎热,条件艰苦,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带着使命的医疗队经过短暂调整后,便正常运转起来。”
到达驻地不久便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节日当天全队的气氛有些沉闷,身处异国他乡,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涌上每位医疗队员的心头,但很快这样浓浓的思乡之情渐渐就被繁忙的工作所取代。
医疗队的使命是把中国传统医药学在非洲这片土地上推广开来,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首先必须使患者受益,得到他们的信任,看到效果才是硬道理。“如果遇到各类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偏瘫、失语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到医疗队治疗。”医疗队在当地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
不久,便来了一位可爱的患者——4岁小女孩,由于出现一侧面部抽搐、眼睛不能全睁开、嘴巴不能咬合等症状,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疗队何克强专家处治疗。何克强仔细检查后,给予其针灸等对症中医治疗。“你好,中国医生!”何克强回忆道:“小女孩每次来到诊室总会这样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还深刻记得她每次来总是先往我手里塞一块糖,然后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手里的银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她的病情基本得以康复,那灿烂天真的笑脸令我久久难忘。”
“由于当地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中医针灸可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地方。通过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不用服药就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很多常见性疾病......”正是这样一次次成功治疗的案例,让他们医者仁心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当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医生,不仅要去治病救人,还要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当地民众......”何克强说:“每一名迈出国门的援外医疗队员都是“白衣外交官”,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当地群众带去关爱,让当地人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国对非洲的坚定支持和友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