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科普 | 海姆立克急救法,传递“生命的拥抱”
时间:2024-05-24 点击:407次 来源: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提高我们对异物梗阻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异物卡住气道的事件,也需要我们快速做出反应。你学会了吗?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突然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昏迷倒地,尤其是在进餐时发生状况,很可能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出现异物卡喉情况,严重时会有窒息的风险。当异物阻塞气道时,前4分钟被称为黄金抢救时间。因此,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显得尤为重要。
01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通过冲击腹部,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的急救方法。当有人发生异物窒息时,身边的人从背后环抱患者,握拳抵住其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再向上推压以增加气管,利用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排出,使人获救。
02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异物梗阻导致的窒息事件约有数万起,其中不乏因缺乏有效急救措施而导致的悲剧。而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急救方法,其成功率高达90%以上。因此,普及和推广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3
01
1岁以下婴儿
摄入食物,或口含异物时哭闹、大笑等导致异物卡喉,表现为突然呛咳、无法发出声音、喘鸣、气促、皮肤发绀等现象。1岁以下的婴儿,应将其抱起,面部向下倚靠在施救者膝盖部位,施救者一只手用力拍打其肩胛骨,之后将其翻正,食指、中指挤压其胸骨下半段5次左右,不断重复上述行为,直到婴儿将异物咳出。
02
1岁以上儿童
若为1岁以上儿童,这时施救者应跪在其身后,使得幼儿的双腿张开,身体稍微向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拳,虎口处抵住其脐上腹部,另一只手包裹住拳头向后、向上冲击腹部,重复该动作直到幼儿咳出异物。
03
成人
如果是成人需要进行上述急救措施,抢救者应站立在成人背后,双手环绕成人腰部,单手握拳并将该手的拇指一侧放在成人胸廓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另一只手将拳头包裹住,迅速向上向后冲击腹部,重复该项操作,直到异物咳出后可以停止。如果周边没有其他人,这时应采取自救,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2横指的腹部,可借助椅子、桌子等物品抵住腹部,迅速反复推挤,进而使得异物排出。
咽喉处异物排出后,还需及时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呼吸、心跳等,若存在呼吸、心跳过慢等问题,应尽快拨打120前往急诊科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