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科普 |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教你两招,简单实用
时间:2024-05-14 点击:42次 来源: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VTE在围手术期很常见,尤其外科手术会增加患者VTE的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术后最显著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无前兆,致死、致残率高,不但会增加患者住院日及医疗费用,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基础预防
1、在没有心、肾等疾病的情况下,制定每日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至少在2000ml,戒烟、戒酒,控制好血糖、血脂,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卧床期间定时变换体位,可以尝试做一下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踝关节旋转运动、屈膝伸膝运动等;
3、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病情允许情况下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4、发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应及时就医。
5、卧床期间家属可帮按腿部,按摩应从下而上循序进行,每次重复按摩时应从小腿远端开始,这样可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血液流速从而预防血栓。(此项预防措施应在确认患者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下使用)
6、尽可能多做踝泵运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物理方法之一,踝泵运动是主动或被动屈伸踝关节的运动。方法是患者取平卧或是坐位, 先尽最大角度的向上勾脚, 使脚尖朝向自己, 保持5s-10s, 后用力绷脚, 脚尖尽力向下踩, 在最大位置保持5s-10,每天运动多次。
7、保护血管,有计划性的进行静脉穿刺,尽量不在伤侧肢体及下肢进行静脉穿刺治疗
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措施有,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足底静脉泵,及等级弹力袜。在排除禁忌症后,可遵医嘱进行物理预防措施,可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回流,提高血流速度,减轻静脉瘀滞,从而达到预防DVT的目的,且不会增加PE的发生率。
药物预防
临床中,当患者确诊深静脉血栓或临床高度怀疑时,应立即遵医嘱开始进行系统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肺栓塞死亡率和血栓进展、复发以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切忌自己盲目或自行服用各种抗凝药物,以免造成出血、肺栓塞等严重不良后果。
一旦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遵医嘱用药,千万不可揉捏、按摩肢体,否则可能促进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