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养生 | 秋意浓,金气分——秋分时节如何养生?
时间:2021-09-23 点击:155次 来源: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从这天起北半球开始进入昼短夜长的时期,昼夜温差会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对这样的节气变化,我们要怎样适应季节进行养生?下面马博士就来告诉大家:
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情志、经络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收养。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添衣,切勿盲目贪凉。睡眠上也应注意迎合时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肺气才不会受秋燥的损害。
秋分又是丰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街巷里桂香阵阵,银杏渐黄。而秋分也正逢中秋前后,许多人免不了饕餮大餐几顿,积食伤胃,反而不利于养生。秋分养生可以多吃白色食物。白色蔬菜可养阴生津,如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都是日常可见的菜品,小伙伴们在家可以给亲人做起来。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膳一饮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或按此比例添加原料。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周喝粥2~3次。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材料:甘松15克,新会陈皮5克或按此比例备料。
做法:上述茶材切碎,加水500ml,熬开后用小火继续熬5分钟,即可。
功效:甘松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齐作用;陈皮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两药合用,共奏理气解郁止痛之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
该节气饮用正适用于进食月饼后产生的各种胃部不适,或者作为品尝月饼时的黄金搭档预防产生消化不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确是令人悲伤的季节,秋五行属金,情志上悲亦属金,故秋日的寂寥景象总是让人平添一份凄凉。而诗人刘禹锡却认为凉爽秋日甚至好过姹紫嫣红的春天,这样豁达乐观的心态正是我们养生人应该持有的。保持收敛淡泊的情绪,知足者常乐,可以更好的抵御秋日的悲感,是情志养生的关键所在。
由于人体阴精阳气秋分时节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等。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为防止凉燥,可练习叩齿吞津等。
人体经络里手太阴肺经(与手少阴心经平行走于手臂前外侧)与手阳明大肠经五行属金,在金气平分的秋分节气,经络养生当从肺、大肠二经入手,避免肺燥咳嗽、肠燥便秘。常敲打此二经络在手臂的循行位置,也能起到疏通经气,养生调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