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医师节 | 乳腺科薪火相传的成长与超越
时间:2025-08-07 点击:13次 来源:
医 师 节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他们用专业构筑防线 以仁心点亮希望 2025年8月19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日常 —— 手术台上的精准博弈 诊室里的温情脉脉 深夜抢救的惊心动魄 患者康复时的笑泪交织 他们以奉献为灯,以担当为路 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特推出 “8·19医师节”专栏 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健康守护者 走进清晨七点半的乳腺科住院部,走廊尽头的医生办公室,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伏案工作——霍艳丹主任的指尖在病历本上轻轻划过,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聆听每份病历背后的故事。作为乳腺科主任,她十余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个晨间仪式:比查房钟声早半小时抵达,用专业与温暖为整个科室注入力量。她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更是医护人员心中的精神灯塔。当年轻医生面对复杂病例时,她沉稳的指导是定心丸;当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时,她温和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白大褂下那颗跳动着的医者之心,早已将“责任”二字镌刻进每个晨昏交替的日常里,以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责任担当。 乳腺科的每一次查房是科室里最生动的教学课堂。曾有一位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来院就诊,她的情绪十分低落,霍艳丹带领团队仔细研究患者病史,更在查房时俯身倾听,握着老人的手并轻声在耳边用朴实的方言解释病情,“阿姨,您这个情况我们见过不少,您相信我们,放心治疗。”简单几句话,让老人眼中泛起泪光。随后,她组织全科讨论,更是请来省医院退休老专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怀,已深深烙印在科室每个人的行医方式中。 医疗技术的精进永无止境,每次有学习班,科室医生都踊跃参与学习。霍艳丹多次在晨交班和学习讨论会上强调:“医学进步太快,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先进技术,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激励着科室形成每半月前沿文献分享的良好氛围。 乳腺科尤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科室根据每位医生所长进行亚专业和综合能力培养,并细致指导她们在工作中的成长。当新入职的杨医生第一次缝合时,霍主任站在旁边仔细观察她的每一处动作,小到每一处针的间距,轻声鼓励:“别紧张,相信自己”,就像老鹰护着试飞的雏鸟。被放慢速度的手术,信任与放手,让每个新人都能在自信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可视化的人才布局,让每个清晨都带着目标感。 医疗技术的差距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但对医者精神的理解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领悟。科室教会了所有医生查房时微微前倾的倾听姿态,讨论时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面对困难时沉着淡定的专业风范。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内化与发扬。更令人欣慰的是,年轻医生们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当城市浸入子夜的深蓝,乳腺科医生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准时出现的咖啡香,是医生们心照不宣的“接班仪式”。霍艳丹常说“医者的价值不在于你站得多高,而在于你能点亮多少盏灯”。在这条永无止境的医路上,医者的严谨与坚守点燃的每盏灯,终将汇成亮眼的银河。一个优秀的临床科室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志同道合者聚集,在以拯救生命为使命的行业里,没有什么比这种精神传承更为珍贵。 当晨光再次漫过窗台,医生们会带着“灯光记忆”走进病房,在这条永无止境的医路上,每个提灯者都既是光源,又是光的导体。康复的患者留下的鲜花,记录着每个生命重新绽放的刻度。
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