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登录 | 注册

马博士谈养生 | 小暑养心莫生嗔,科学避暑不贪凉

时间:2025-07-07 点击:10次 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热气较小,但是四川盆地在小暑前后恰逢多雨期,俗称"漏天",气候闷热、潮湿。小暑的气候特点即热浪初起,温风蒸腾,伏天将至。

小暑时节正值“三伏天”的前奏,高温高湿的“蒸煮模式”易耗气伤津,古人强调 “春夏养阳” 的核心原则,结合现代养生科学,养生需遵循避暑、护阳、祛湿、静心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顺应天时,调整阴阳


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在小暑时期,应调整睡眠作息为夜卧早起,即比秋冬稍晚睡,但不超过23点,早晨6点前起床,顺应自然规律,振奋卫阳。最关键的是在午时(11-13点)小憩20-30分钟补养心气,避免久睡昏沉。因小暑闷热潮湿,忌贪凉睡地板或穿堂风处,这样易引湿入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少动多静,微汗为度


小暑时天气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原则,避免阳气外泄太过。运动时间应选择清晨7-9点(阳气初升)或傍晚18点后(暑热稍退),忌10-16点高温时段外出运动。运动应选择以出汗少,动作柔缓的动作为主,例如: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散步(每日6000步内),运动后喝常温淡盐水,忌立刻冲冷水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LIGHT HEAT



图片














图片

静心戒怒,神清气爽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建议听古琴或流水声等自然音效,练习书法、阅读静心,避免在午后烦躁时段做重大决策。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疏肝解郁,如轻拍 “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30次,解郁畅气;或练习“三九”呼吸法(鼻吸气-憋气-口吐气,各9秒),调畅三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补祛湿,养心护脾


小暑时节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多食时令蔬菜即苦瓜、丝瓜、黄瓜、鲜藕等以清热解暑,同时配合养心的食材莲子(带芯清心火)、百合、麦冬和祛湿的食材赤小豆、山药、白扁豆、陈皮,忌过量使用冰镇饮品(损伤脾阳致湿困)、过量辛辣(助热动火)、肥甘厚腻(加重脾胃负担)。

图片

推荐茶饮:香薷汤

XIAO

SHU

原料:香薷9g,菊花6g,甘草9g,白扁豆20g,茯苓9g,黄芪20g,陈皮6 g,或按此比例搭配。

做法:先将甘草、白扁豆、茯苓、黄芪、陈皮放入砂锅中,加足够的水,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煮20分钟。再加入香薷、菊花煮 10 分钟后,过滤取汁,然后再加水煮15分钟,过滤取汁。将两次的药汁混合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调味后代茶饮用即可。

功效:香薷汤有祛暑化湿、散寒解表的功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滋阴降火,清热祛湿


图片

按揉涌泉

XIAO

SHU

【定位】位于脚掌前部 1/3 处。

图片

【操作方法】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涌泉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点揉36 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注解】炎热的夏季不少人出汗较多,中医认为,人体有“五液”,汗为心之液,正常出汗能散热清火,而出汗太多则会伤气伤阴,阴伤多了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所以在夏季,更需要注意滋阴降火。《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图片

按揉阴陵泉

XIAO

SHU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图片

【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一手拇指指腹按压在对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次按揉 5 ~ 10 分钟,每日 2 ~ 3次。

【注解】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合穴,善助脾胃运化,专利水液输布,可利水除湿、调理三焦。点按本穴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图片

小暑


小暑养生本质是平衡之道:既借阳气旺盛排陈寒,又防新湿热邪伤身。顺应《内经》“使气得泄”的夏季总纲,方能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筑基。















图片

治未病中心科室简介















图片

治未病中心坚持“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核心指导思想,开设马博士亚健康调理工作室及睡眠障碍多学科联合门诊,将“辨证与辨体论治”与现代诊断标准结合,运用“中药+西药+外治+心理”之“四位一体”综合治疗方案开展睡眠障碍临床工作。

【特色疗法】

一、中药

1. 体质调理方(经典方+时节方+经验方)

2.健脾安神茶

3.通络安神浴足方

二、特色经络技术

1.安神助眠运动针刺疗法:改善大脑气血循环以安神助眠;

2.特色耳全息磁疗法:“耳部全息特定穴点压+磁珠丸+耳部经络操”持续激发脏腑经气以助眠;

3.温中安神特色疗法:关元葫芦灸+特定运动针刺疗法,有效改善中焦虚寒型睡眠障碍;

4.祛湿通络特色疗法:辨证运用平衡火罐结合背俞穴八阵放血疗法以改善气郁、湿热型体质;

5.改良火龙灸法:运用“益肾气、提阳气”温通理论,以药物结合火熨、点穴推拿手法以激发人体脏腑经气,有效改善阳虚体质。

三、运动行为疗法

1.脊柱平衡操

2.“身心合一”正念冥想静心疗法

地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部五楼治未病中心516、517、518诊室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二十四节气治未病养生挈要》

图片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诊电话:028-688901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医院网址:www.sc2zyy.com 电子邮箱: 医院邮箱:sc2zyyzp@163.com 院长信箱:sc2zyyyzxx@163.com | 备案号:蜀ICP备13026381号-1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批准文号:川中医药网审【2013】0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医院互联网医院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