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登录 | 注册

四道科普 | 温阳罐疗法,传统中医外治的“温补之道”

时间:2025-06-10 点击:39次 来源:

图片



   炎炎夏日,

 久坐空调房

    生冷饮食、熬夜耗气

......

不知不觉

自己被“阳虚寒凝”缠身

手脚冰凉、小腹冷胀、

 疲劳乏力、生理期总是“迟到”等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正是温补阳气、驱寒固本的黄金时节。阳气是生命的动力,阳虚则寒湿易聚,百病丛生。而温阳罐作为温通经络、扶阳散寒的适宜技术,将传统拔罐疗法和灸法相结合,让你轻松做到“暖身养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项古老而有效的自然疗法,助您找回身体的温暖与平衡。


温阳罐疗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阳罐










图片


图片




01

温阳罐:会发热的“能量罐”,双重疗法激活阳气

温阳罐罐体采用含铁丰富的陶土和砭石粉以及多种原矿粉为原料,经过特定比例高温烧制而成,上面是无烟艾柱温养进补,下面是火罐原理发泄浊气。结合腹部按摩刺激体表经络,起到助阳行气、温通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使阳气不断升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温阳罐功效


图片

温阳罐

通过热力渗透和负压吸引

达到三重效果:

图片



1

温:

图片


艾热驱散体内寒湿,补充阳气;  

2

通:

图片


负压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3

补:

图片


激发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03

腹部:温阳罐的“黄金作用区”,经络密布的“健康枢纽”

腹部是人体经络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温阳罐重点作用于三大核心经络:

- 任脉(腹部中线):贯通“阴脉之海”,连接脾胃、子宫,调节月经不调、宫寒痛经;

- 足阳明胃经(腹部两侧):多气多血,经过胃脘部,改善胃痛、胃胀、食欲差,促进消化吸收;

- 带脉(腰腹环绕):唯一横行经络,约束腹部气血,调理腰腹肥胖、松弛。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你是否适合温阳罐?

✅ 推荐人群:

风寒感冒者:温阳罐可缓解风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图片

阳虚体寒、湿重肥胖者:通过温阳罐的温热刺激和拔罐的负压原理,可有效改善阳虚体寒和湿重肥胖的体质。

图片

经络不通或寒湿阻滞引起疼痛者:肩颈疼痛、腰背酸痛、关节炎等。

图片

月经不调、宫寒、痛经等妇科疾病者:温阳罐作用于腹部时能够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对于月经不调、宫寒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图片

亚健康症状者:如头疼、便秘、肠胃不适、失眠等症,温阳罐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温阳罐疗法针对现代人贪寒凉,作息不规律,劳倦过度,阳虚体寒、上火下寒、免疫力低下、脾胃虚弱以及塑身减肥等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禁忌症需牢记:




图片

1. 皮肤破损或感染:皮肤有破损、溃疡、疖肿、湿疹、烫伤、烧伤等情况时。

2. 体质极度虚弱或高热患者:体质极度虚弱的人,身体可能无法承受温阳罐的刺激;高热患者使用温阳罐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不宜使用。

3.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以及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

4. 孕妇及经期女性:孕妇腰腹部禁止使用温阳罐;经期女性若月经量较大,也不建议使用,防止月经量进一步增多。

5.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急性期等。

6. 醉酒、过饱、过饥、过劳者:此时身体状态不稳定,使用温阳罐可能会引起不适。

图片
图片


05

注意事项



1



治疗前避免空腹或过饱;治疗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使毒素加快排出体外;避免立即洗澡以免引起受凉导致感冒发生。



2



温阳罐的使用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治疗频率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图片

专家提醒

   阳气不足莫轻视,

科学调理正当时

  温阳罐疗法,

为您点亮体内“小太阳”。





针灸康复科简介

图片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和四川省针灸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病(中风病)科室。科室开放病床50张,配有针灸推拿传统诊疗室、理疗室及康复训练室,是四川省内规模较大的中西医结合针灸科室之一。

【医疗特色】充分发扬中医药疗法的特色与优势,特色治疗包括针刺、灸疗、罐疗、水针、皮内针、阿是穴四花刺法、针灸减肥、天灸疗法、五联疗法、中药奄包、传统推拿治疗、整脊疗法、牵引、抗痉挛治疗、面肌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

【擅长病种】擅长中风病、颈椎病、面瘫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坠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科研成果】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余篇。建立30多年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临床疗效突出、科研水平领先、专科特色明显、病种管理科学的中医特色综合治疗科室。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诊电话:028-688901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医院网址:www.sc2zyy.com 电子邮箱: 医院邮箱:sc2zyyzp@163.com 院长信箱:sc2zyyyzxx@163.com | 备案号:蜀ICP备13026381号-1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批准文号:川中医药网审【2013】0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医院互联网医院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