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登录 | 注册

四道科普 | 被蛇ǎo伤不要慌,我院常备抗蛇毒血清

时间:2025-06-06 点击:189次 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季防蛇必看

蛇咬伤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正确处理方式 --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一名27岁女子在三亚疑被毒蛇咬伤,送医救治无效后身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物,研究表明,被蛇咬伤后2小时内使用抗蛇毒血清效果最佳。

图片

国内4种抗蛇毒血清

我院为四川抗蛇毒血清储备医院成都市抗蛇毒血清储备点,也是四川省首批蛇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

我院作为四川省蛇伤首批救治联盟建设单位,具有较丰富毒蛇伤和动物致伤救治经验,在毒蛇咬伤的临床救治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中药外敷等方式

咨询电话:028-68252205/68252206

就诊时段:24小时接诊

急救电话:028-6889012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蛇咬伤的救治方式

随着气温升高,

蛇类进入活跃期,

四川每年5至9月,

是蛇频繁出没的时段。

此时,

蛇咬伤事件进入多发期。


图片

蛇咬伤是指蛇的毒液通过咬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出血、溃疡、休克等症状。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蛇毒可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其他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蛇咬伤在城市地区发生较少,相对集中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森林等区域;如何有效预防蛇咬伤,被蛇咬伤后如何识别蛇的种类、快速正确实施急救尤为重要。

图片


01

蛇咬伤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无毒蛇咬伤牙痕为多个细而浅的齿痕,排列呈椭圆锯齿状,伴有患肢轻度疼痛和少量出血。毒蛇咬伤伤口局部常有一对或3-4个毒牙痕迹,伤口剧痛难忍,瘀斑、血泡、水泡,伴肢体肿胀、溃烂、坏死、麻木,严重者可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图片

全身表现:无毒蛇一般无全身表现,个别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不适。毒蛇咬伤后全身各部位可出现自发性出血、DIC、休克、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MIDS、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02

治疗方式

图片

因蛇咬伤发生地点的特殊性,其治疗方式包括现场急救院内治疗


图片

现场急救

图片


1

图片

脱离

伤后立即脱离被蛇咬的区域,若蛇紧咬不放应用木棒或者其他方法驱赶,认清蛇的种类,若无法辨别,可记住蛇的体貌特征,有条件者可利用手机拍照,切勿再次捕捉,以防二次咬伤。


2


镇静

患者应尽量保持镇静并制动,使伤肢低于心脏水平,以延缓毒液的扩散和吸收。


3


处理

就地取材,如草绳、藤蔓、绳索、手巾、布条等将伤口的近心端5cm处捆住,延缓毒素体内的扩散;转运途中应每隔15-2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为1-2分钟,避免引起肢体缺血坏死。


4


解压

患者应尽快除去患肢首饰或松开较紧的衣物,以免后续肢体肿胀无法取出。


5


迅速排除毒液

用井水、泉水或自来水反复冲洗伤口。


6


科学救治

忌用口吸吮毒液或使用未经证实的迷信的不安全方法。


7


止痛

如有条件,可给予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但切勿饮酒止痛。


8


寻求帮助

拨打120,送往蛇咬伤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我院为定点医院)告知清晰受伤原因、所处方位、目前身体状况等。


9


心肺复苏

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图片

院内治疗

图片


01


全身治疗

患者到达医院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是治疗蛇咬伤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中和游离蛇毒。抗蛇毒血清应早期用药,越早使用,疗效越好。同时应尽快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图片
图片


02


伤口处理

在快速全身治疗后,患处局部及时采取清创等措施。


03


中医治疗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法,我院为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科室使用院内制剂天黄芷夏散调制外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黄连、黄柏、黄芩、使君子等药材的药理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其他疗法:刺血拔罐、放血疗法等方法对于消除肢体肿胀和止痛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图片
图片

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蛇咬伤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病程,是治疗蛇咬伤的最佳治疗方案。


专家提醒

毒蛇咬伤救治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以内。无论是被何种毒蛇咬伤,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第一时间到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就诊,及时进行治疗和伤口处理。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诊电话:028-688901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医院网址:www.sc2zyy.com 电子邮箱: 医院邮箱:sc2zyyzp@163.com 院长信箱:sc2zyyyzxx@163.com | 备案号:蜀ICP备13026381号-1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批准文号:川中医药网审【2013】0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医院互联网医院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