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创111岁老人行走奇迹!
时间:2021-07-06 点击:440次 来源: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老年患者乃至超高龄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龄患者各脏器退行性改变,机体细胞减少或萎缩,储备能力和代偿应激能力低下,加上疾病本身以及还可能同时伴发的其他疾病,使麻醉和手术都面临巨大挑战。对于超高龄患者的手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11岁高龄婆婆遇危机

前段时间,一位111岁高龄的婆婆,因不慎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由家属送至我院治疗。骨折所导致的疼痛让婆婆夜不能寐。从远期来看,若不及时手术,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会随时都可能让婆婆命悬一线。如果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婆婆基础状态较差、年龄大等因素,术中麻醉风险较大,可能出现呼吸、循环意外等致命并发症。经过手麻科徐天主任多次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患者及家属手术意愿强烈,表示虽然手术存在风险,但若手术成功,术后婆婆可以下地行走,将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不手术,可能永远丧失治疗的机会。
多学科MDT会诊护周全

接到手术通知后,手术室护士长宋永清立即召集全体护理人员就如何保障高龄患者术中的安全进行了专题讨论,重点讨论了该患者的护理措施等工作。
按照院内多学科MDT会诊意见,控制血压、维持内环境稳定,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入院后第 11 天,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转运至手术室,百级手术间内专业的护理人员早已经做好术前准备,言语抚慰、液体输注、放置保温毯、体位安置井然有序。麻醉科徐天主任指导麻醉科主治医师罗锐为该患者实施单次腰麻,在综合考虑了老人的全身情况和代偿能力、手术部位后,根据多年的麻醉经验,决定避开高龄患者椎骨增生的棘手问题,选择细针腰麻,虽然增加了一定的操作难度,但可以保证局麻药阻滞范围刚好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将药物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影响降到最低。术中,麻醉医生为该患者行动脉穿刺置管即时有效的监测动脉血压,实时掌控术中血流动力的是否平稳,行中心静脉穿刺补液,维持有效循环容量。
高龄外科手术不再≠禁区
一切准备就绪,患者在适度的镇静中恬然入睡。手术开始,C臂显示屏上,病人骨折处的情况清晰可见。电刀,钳子、纱布、缝针......器械护士一一清点正确,铺单前再次仔细核查病人,尽可能的减少危险因素。麻醉医师没有一刻放松,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大小实施调控麻醉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的有创监测指标精准调控血压、呼吸,使各项指标均维持正常,手术器械在护士和手术医生手中准确传递,默契的配合让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很快C臂显示屏上显示出手术成功的髓内钉内固定影像。止血、冲洗、清点物品、缝合一气呵成,手术顺利结束......
婆婆出手术室前,大家都不忘叮嘱她以后行走要多注意些,避免再次摔倒。婆婆一直念叨着“谢谢!谢谢大家!”

高龄骨折病人的守护者

每一台手术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手术室里给予病人的那一句句的关心,在患者心中留下了永远的温情和感动。
高龄并不意味着是手术“禁区”。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要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更需要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担当。在省二中医院里,就有这样一群高龄手术患者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