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科普 | 精准化疗,科学抗癌
时间:2025-04-15 点击:62次 来源: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肿瘤治疗领域,化疗,全称化学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杀死体内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控制、缓解、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今化疗更多与精准医疗结合,通过基因检测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倡导"预防为主",呼吁公众关注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以科学态度面对肿瘤防治。
今天,跟随专家一同了解肿瘤化疗的相关知识。





化疗的基本原理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其增殖并导致其死亡。具体来说,化疗药物有以下功效:

靶向干扰DNA/RNA合成

阻断肿瘤细胞的DNA或RNA合成和修复过程,抑制其增殖和生存能力。

抑制血管生成

影响肿瘤细胞的分裂过程,阻止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死亡。

抑制血管生成

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干扰肿瘤细胞对于新血管生成的需求,从而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抑制血管生成

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使其无法正常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进而使其死亡。


化疗的类型与目的

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及治疗目的,化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新辅助化疗:针对局部晚期、具有潜在可切除可能性的患者,通过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辅助化疗:在手术或放疗后,用于清除体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
姑息化疗:针对复发或转移的肿瘤,采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防治肿瘤复发或转移。


化疗的给药方式


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多种多样,包括:
静脉给药:通过静脉注射将药物直接送入体内。
口服给药:以片剂、胶囊或液体制剂形式口服。
腔内灌注给药:如膀胱灌注、胸腹腔内注射等,使药物在局部高浓度作用。
血管介入化疗:DSA引导下将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病灶的供血血管内,达到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化疗药物全身副反应。


化疗的副作用与应对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因此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01
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可通过使用止吐药物、中医药辅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
02
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红细胞减少。一般停止化疗后会自行恢复,严重时需使用升白、升血小板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
03
脱发: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脱发,但停药后会重新长出。
04
肝肾功能毒性:多数化疗药物需经肝肾代谢,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化疗期间适当饮水及补液化,可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保肝药物。
05
其他副作用:如心脏毒性、肺毒性、神经毒性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化疗的注意事项


1
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化疗反应情况制定和调整。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2
化疗期间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反应,需加强营养,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
适当运动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
化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肿瘤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和副作用情况。




专家提醒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在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下,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化疗、不再谈“化”色变,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规范地接受治疗。
肿瘤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