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养生 | 立春养生有妙招,轻松get健康好气色
时间:2025-02-05 点击:35次 来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闭藏的冬天结束,春季开始了。“春,蠢也,动而生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自然界阳气开始上升,万物生长。
假期结束后,人们重新回归工作或学习,这时会常常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与假期期间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改变有关。因此,立春不仅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时刻,也是我们调整身心状态、摆脱“节后综合征”重启活力的绝佳时机。
今天跟着马界博士的养生步伐,带着大家正确进行立春后养生调理:
一、勤梳头
我国古人很注重头部养生。《黄帝内经》载:“头者,精明之府”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嵇康《养生论》也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这是因为头部穴位丰富,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上面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诸阳之会”。立春后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
梳头时间以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最佳,梳子以质地厚重的牛角梳、玉梳、木梳为好,动作缓慢柔和,边梳边揉头皮,每次10分钟左右。

二、慎起居
我国有句古话,“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入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晚上尽量在23点前入睡,如超过23点睡易伤肝气。夜间11点到凌晨3点经络之经气循行至肝胆经,身体处于睡眠状态利于肝藏血、藏魂、疏泄排毒。
一年之初,养生应与天时相应,违背自然则易于出现脏腑损伤。
三、重饮食
立春时节饮食方面可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洋葱、姜、蒜、油菜、香菜、韭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等味道辛香走窜的食物,有助疏风散寒,帮助抵御“倒春寒”。还可多食用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桂圆、银耳等。
立春后羊肉、狗肉及过于辛辣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推荐立春时节茶饮


杞菊薄荷茶

【原 料】薄荷叶3片,菊花5朵,枸杞5粒。
【做 法】将菊花、枸杞一起放到茶杯中,倒入少许开水,摇晃几下后水倒出,目的是洗去表面微尘;然后加入3片洗净的薄荷叶到杯中,再倒入足量开水,浸泡3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四、调情志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心情抑郁易导致肝气郁滞,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立春情志养生以疏肝解郁畅情志为首,情绪上戒暴怒,忌心情忧郁,要保持心情愉悦、坦然、积极的心态,使身心和谐,精力充沛,防止“肝火过亢”。
推荐穴位养生方法——按揉四关

四关穴指的是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处前凹陷处的太冲穴及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左右各1穴,共4个穴位。
每日早晚按揉四关穴1次,每次10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舒缓情绪。

五、注保暖
立春前后,气温逐渐上升,但尚未完全回暖,气温波动较大,此时不要急于减衣,如过早减冬衣,气温波动下降时身体不能及时适应,抵抗力下降会给各种致病菌可乘之机。尤其是体弱人群,应遵循“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的原则。
立春是冬天到春天的过渡,春捂不仅是防寒,还要防春天盛行的---风邪。


治未病中心简介

治未病中心坚持“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核心指导思想,开设马博士亚健康调理工作室及以睡眠障碍为主的特色专病门诊,将“辨证与辨体论治”与现代诊断标准结合,运用“中药+西药+外治+心理”之“四位一体”综合治疗方案开展睡眠障碍临床工作。
治未病中心特色疗法
一、中药
体质调理方(经典方+时节方+经验方)
健脾安神茶
通络安神浴足方
二、特色经络技术
1.安神助眠运动针刺疗法:改善大脑气血循环以安神助眠。
2.特色耳全息磁疗法:“耳部全息特定穴点压+磁珠丸+耳部经络操”持续激发脏腑经气以助眠。
3.温中安神特色疗法:腹部特定穴葫芦灸+特定运动针刺疗法,有效改善中焦虚寒型睡眠障碍;
4.祛湿通络特色疗法:辨证运用平衡火罐结合背俞穴八阵放血疗法以改善气郁、湿热型体质;
5.改良火龙灸法:运用“益肾气、提阳气”温通理论,以药物结合火熨、点穴推拿手法以激发人体脏腑经气,有效改善阳虚体质。
三、运动行为疗法
1、脊柱平衡操
2、"身心合一"正念静心冥想疗法
地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部五楼治未病中心516、517、518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