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登录 | 注册

【科普讲堂】党博士来了,夏季健康听他讲

时间:2017-07-13 点击:293次 来源:

党思捷    中医学博士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内三科中医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跟随唐廷汉、张之文、张新渝、严石林等多位名师学习,潜心研读中医经典,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理论治疗咳嗽、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胃炎、肠炎、胆囊炎、消化道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发烧、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儿科疾病;妇科多囊、更年期综合症等。现主要承担四川省名中医唐廷汉名医工作室建设工作。

近日,患夏季疾病的市民人数与日俱增,纷纷到医院询医问药。党博士仔细收集整理、用心琢磨着为大家带来些夏季养生干货,希望帮助市民远离三伏天疾病的困扰。

人称三伏最煎熬,

酷热难挡暑难消。

贪寒饮冷伤阳气,

过汗阴血反亏少。

欲知何药最防暑,

且听下文细细道。

预防空调病 

现在的办公室、商场、地铁和公交车上等,冷气都开的很足,经常会出现“外面热死、里面冷死”的情况,这种剧烈的温差,最易导致人体患病。

我们建议在可控制室温的空间,比如个人办公室、家庭等,最好将空调设定在26℃以上;对于无法控温的空间,比如地铁、公交等,可以戴上帽子避免冷风直接吹到头部,导致头痛,本身就比较容易头痛的朋友需要特别注意;常备棉衬衫和披肩可以为肩膀、颈部提供一定的保暖,避免肩周炎和颈椎病等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痹病是指一些关节、筋骨疼痛的疾病,包括肩周炎、网球肘、颈腰椎病等。痹症原本多发生在数九寒冬,因为以前在夏天没有“寒”这个病邪,然而现在空调的普及,使得风、寒、湿三种邪气在夏天全都聚齐了,所谓的“空调病”也就应运而生了。

预防“空调病”,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注重人体正气的保养,增强对抗风、寒、湿邪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注意保护自身,常备帽子、棉衬衣和披肩等衣物,避免受到邪气的侵害,在寒热温差较大的地方,一定要留给自己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

健康运动,不宜过汗

上面说了冷的问题,下面说点热的问题。很多人说为了增强体质,就应该多运动吧;也有些人认为夏天天气热,正好是出汗、减肥、排毒的好时机,所以要加强锻炼,争取出汗。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固然好,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夏天运动一定注意一点:不要过汗!就是不能出太多的汗。如果大量出汗又未能及时补液,经常出现急性中暑的现象,可服用下文介绍的“生脉饮”来应对。

如果长期大量出汗,还会带来很多其他问题。中医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就是说长期汗液流失会导致心阴不足,而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也就是很多坚持夜跑的人反而睡眠不好的原因;而女性朋友如果在夏天过度锻炼,汗液大量流失,根据中医“血汗同源”、“夺汗者无血”的理论,有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或者闭经等问题,那么我们本来是为了健康而去锻炼,却得到了不健康的结果,可谓“得不偿失”,看到这里,您有没有中招呢?

常备的中成药

 生脉饮

“生脉饮”来头不小,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后来被清代皇家作为养生秘方,乾隆皇帝活到89岁,就是经常服用这个药的。

 夏天的“暑热邪气”具有耗气伤阴的特点,容易导致人体气阴两虚的情况,所有很多人在夏天会出现:乏力、汗出、心悸、气短等症状。这时候,生脉饮就可以登场了。如果有人因气温太热,大量出汗,未能及时补液,中暑昏倒了,出现了以上的症状乏力、汗出、心悸、气短,可以服用。据有些患者反应,喝完生脉饮,“夏打盹”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所以,老板可以给员工买一些,父母也可以给上学的孩子准备一些,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藿香气水

夏季是胃肠病、胃肠型感冒的多发季节,那么藿香正气水就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了,藿香正气水太有名了,基本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大名,它来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效果,针对的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胃肠型感冒或暑湿性感冒。出现的典型症状有发烧,呕吐,腹泻,头痛昏重等。当然,很多朋友最不能忘记的是它那酸爽的味道。对于酒精过敏或者要开车的朋友推荐藿香正气液。

藿香正气水(液)的妙用还有很多,比如加在洗澡水里,可以治疗湿热痒疹、也可以辅助暑湿感冒的退烧(症状在上面,可以再复习一下)。当然这个时候要多加几支,效果也是杠杠的。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夏季气温高,人们自然喜欢吃水果,喝冷饮,冰淇淋、冰粉、凉糕之类来降温解暑,但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寒气直接侵犯肠胃,导致胃脘冷痛、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时候,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就可以大显神威了。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的效果,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以及虚寒性消化不良者。

如何判断胃痛腹泻的虚寒属性?首先看病史,之前吃了生冷还是辛辣,如果吃了火锅,可能情况完全不同,此方亦不可用。其次,虚寒性胃痛其胃脘部必定是喜温暖、喜按揉,患者本人喜饮热水、泻下清冷,手足不温等。这时候可以用红糖、生姜熬水送服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往往效果立竿见影。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诊电话:028-6889012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医院网址:www.sc2zyy.com 电子邮箱: sc2zyy@163.com | 备案号:蜀ICP备13026381号-1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批准文号:川中医药网审【2013】0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医院互联网医院

网站二维码